“农村”是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基石
作者:谭宗华 发布时间:2015-05-22 09:57:38 点击率:1
一个人有了在农村锻炼和工作的经历,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目标、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,对懂得什么是实事求是、想问题办事情怎样从实际出发,对理解和尊重人民群众、进一步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,都大有裨益。大学生村官工作是中央从党和国家长远发展需要出发,着眼于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、改善基层党政干部来源、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新举措。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,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如何做到“下得去、待得住、干得好、流得动”,切实做到青春无悔。笔者认为:只有转变角色,真正从大学生转变为一个农村工作者,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。
当好大学生村官,首先要准确定位、为身入农村做好准备。刚刚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一踏入社会便要远赴边远的农村工作,夜晚没有通明的灯火和闪烁的霓虹,远离亲朋的大学生村官生活上难免会产生孤独感;随着身份的转变、工作的深入,农村情况复杂、矛盾重重,不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,工作上容易产生畏难情绪。大学生村官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,从内心深处确立长期扎根农村一线的意识,将众多的困难视为砥砺意志的磨刀石,让自己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工作热情,及时为自己定下明确的工作目标,力争做成一批令群众满意的实事、好事。
当好大学生村官,要了解农村、农民的特点,学会融入到群众当中。要做好农村工作,就要学会与群众打交道,只有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,群众怎么生活,我们也怎么生活,积极的接触村民,才能培养和村民的真挚感情。农民是最纯朴,也是最实在的,只有你为村民着想了,村民才会为你想。你在村民身上下多大功夫,反过来村民才会对你付出多少。农村工作要从小事做起,要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,多问问题,同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,让农民接受你、看得起你的学问,不要强拗着改造农民,而是要让农民自己改变自己。在融入农村、融入农民的过程中,大学生村官不能失去学生特有的文化气质,不能放弃“学习”这一给自己充电的行为,因为群众也喜欢有学问的人。
当好大学生村官,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。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,应该以一名“管理人员”的身份而非只是执行命令的“业务员”的身份开展工作。党务、村务相关材料的整理建档;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策,在这些决策过程中监督程序是否完备,虽无决策权但有建议权;采用适合农民的方式对中央政策、科普知识、计算机、法律基础知识、新技术等进行宣传、推广;协助村“三委”做好日常的村政事务管理工作等。这些看似平凡、繁琐的工作,正是大学生村官应该做好的最本职的工作。正因为平凡,所以要用心去做,要善于从中发现可“创新”的点,寻求灵活的工作方式,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。
当好大学生村官,要从小事做起。工作没有大小之分,不论大事小事,“事无巨细,惟有用心”的态度是绝不能少的。还是毛主席说得好:“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。”大学生村官应该养成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踏踏实实地去做好、做细、做精的好习惯,这样在农村工作中我们才能有所收获。立足现实,面向未来,积极投入工作,努力实践、锻炼自己,完善自我。放低要求,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,虚心好学,积累经验,用行动证明,用事实说话,到那时你会觉得路其实就在脚下。
基层是大学生村官熟悉当代中国社会、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的最好课堂,也是我们党培养人才、锻炼人才的重要阵地。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,有利于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,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、形成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,有利于让大学生在农村基层丰富阅历、磨炼意志、提高能力、全面发展。大学生村官要认识到,服务农民既要为农村发展出力,也要为自身成长而工作;既要把先进的思想带进农村,又要从农村工作中、从农民身上学到东西,争取达到“双赢”的结果。